——克孜尔石窟的青春光彩(二)
发布时间: 2022-12-12 10:00:17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
克孜尔石窟研究所遗产展示交流中心副主任张婷是位“80后”。选择来这个大多数人眼中离群索居的地方“面壁”,她找到了内心的笃定。
在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习国画专业期间,一位曾在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工作过的专业课老师,向张婷介绍了克孜尔石窟的璀璨历史,并展示了自己的壁画临摹作品。“那时,我对克孜尔就十分向往,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去那儿临摹壁画。”张婷说。
2010年,这份向往在张婷研究生毕业时有了回响。恰逢那年克孜尔石窟研究所正需要美术人才,当年7月,她走出校园后就来到了研究所,从事壁画临摹和研究工作。
“刚开始临摹壁画时,有些无从下手。”即使有7年的专业美术训练和基础,面对克孜尔石窟壁画,张婷还是觉得自己像一张白纸,一切都要重新学习。
最先学习的就是沉心静气地观看,一个洞窟一个洞窟地去仔细思考古代画师作画的技法,揣摩壁画上颜料层的变化,领会画中传达的深意。之后,在研究所前辈的指导下,张婷学习了在麻纸、泥板等不同材质上用矿物质颜料临摹壁画,“重要的是一定要在洞窟里对临,再清晰的摄影技术也无法还原壁画的丰富细节和你真实面对它时的感觉。”她说。
那时,张婷白天在洞窟中对临,为了多画一会儿,晚上会把画拿到画室继续绘制,第二天再把画拿回洞窟进行调整。因为晚上没有了白天的喧嚣嘈杂,可以心无旁骛地画画,有时不知不觉就画到了半夜。
“我来克孜尔的第一大收获,就是学会了怎样观察和体会壁画,怎样真正画壁画。”从勾线、描图到上色,直至一幅临摹画作可以拿得出手,张婷有时会耗费数月时间,“越是沉浸其中,就越会对‘传承’二字背后所承载的厚重意义有更深的体悟。”她说。
如张大千、常书鸿对于敦煌,韩乐然对于克孜尔,临摹壁画的原动力,出于现代人对古代画师们的致敬,也是对这些艺术瑰宝的一种挽留。张婷说,曾经的美术前辈们对画作的临摹,更多属于资料性和技术性临摹。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现在运用高科技手段提取和保存壁画的原始资料变得更为便捷和全面,对壁画的临摹工作也逐渐转变为研究性质的临摹。他们尝试用矿物质颜料在不同材质上临摹,体会和研究其中的变化,让斑驳的壁画在临摹作品中复原原貌。
今年初,张婷被调至克孜尔石窟研究所遗产展示交流中心,负责对外展示宣传、策划举办文化交流、艺术展览等工作。自2010年至今,研究所已在高校、博物馆、文化馆等地举办和参与了44场展览,其中既有对前辈临摹壁画作品的集中展示,也有专题展、文献展、巡回展等,让更多人了解龟兹石窟。今年6月15日在珠海博物馆承办的“荟萃交融:龟兹石窟壁画里的古丝绸之路民俗风尚主题艺术展”,当地观众反响良好。
“我对自己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是满意的。”2013年成家的张婷,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克孜尔石窟驻地。她说,现在研究所为职工提供的住宿、生活条件都很不错,健身、娱乐设施齐备,从生活区到办公地点走路不到10分钟,网购、快递等现代生活配置也越来越完善。
“每天上班都安安心心。这里干扰少,可以专心致志做研究。偶尔回到市区,我还有些不适应。”张婷家在库车市,但在市里工作的丈夫却总是一到休息日就来驻地探望她,“他也很喜欢这儿,说这里空气好、风景好,容易让人心静。”张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