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06-05 13:50:17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杨舒涵
“小伙子,你嫂子包了粽子,过来吃……”6月3日,当爱人掀开锅盖,扑面而来的粽香飘满屋时,新疆伊犁犁能煤炭有限公司皮里青露天煤矿职工木沙·阿吾巴克尔第一时间拨通了徒弟张彦军的电话。
“好嘞,我带酸奶过去!”张彦军爽快地答应,他知道嫂子做的酸奶粽子那可是一绝!
阳光幽默,踏实肯干,这是47岁的木沙对张彦军的评价;沉默少语,外冷内热,这是27岁的张彦军对木沙的认识。但相识之初两人对彼此的看法可不是这般友好。
两年前,煤矿组织召开“诸葛亮会”,就25号铲车斗齿改造项目集思广益。木沙建议按照28号、29号铲车斗齿进行同款改造,张彦军却认为应该联系厂家,量身定做。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不久前,因工作调整,张彦军被分到采煤三班,任班长木沙的副手。到岗第一天,张彦军正想着如何打破这尴尬局面,木沙把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给了他。张彦军翻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记着木沙这几年的工作日志和经验总结,这一看就入了迷,他激动地拿着本子一边对照一边操作,要知道这么宝贵的资料能让他少走不少弯路。
在学习交流中,木沙发现张彦军能够熟练操作电脑办公软件,这正好弥补了班组的一大短板。他立即组织“师带徒”,让张彦军手把手教少数民族员工使用多种办公室软件,解决了以往到处找人帮忙的问题。
同样的师徒情谊在这座煤矿随处可见。
“咣当声,表示前后轴缺黄油。”“嘎吱声,这是炉排位置有偏移。”5月30日,职工周建伟正在班组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话为大家讲课。“望闻问切”是周建伟在十几年工作中摸索练就的绝活,但他从不藏私,只要徒弟愿意学,他就倾囊相授。
周建伟负责锅炉工作,为了快速提升锅炉班整体技能水平,他主动要求同时带3个少数民族徒弟。“肚里有货,心里不慌,对待工作要有积极热情的态度,更要有专业精湛的技能。”这是周建伟经常对徒弟说的话。
恰逢端午节,像以往每个节日一样,周建伟都会和徒弟们相约一起过节。妻子们聊着家长里短,孩子们追逐嬉戏打闹,周建伟家的客厅欢声笑语,好生热闹。
“打起手鼓唱起歌,我骑着马儿翻山坡……”徒弟艾来提·塔里甫唱起了祝酒歌,师徒四人打开话匣子侃天侃地,畅所欲言。
多年来,这里“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工作多面手,更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矿区营造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