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走遍15个村 探寻致富路

——记自治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徐峰

发布时间: 2021-07-07 10:08:28 来源:阿克苏日报

本报记者 张婧 实习记者 陆雪婷

硬朗的作风,干练的形象,儒雅中不乏韧劲,这是库车市伊西哈拉镇党委书记徐峰给人留下的初步印象。徐峰将工作中的韧劲与心系群众的温情系于一身,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孺子牛”式的好书记。今年,徐峰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党务工作者。

7月2日,走进库车市伊西哈拉镇,目之所及是茂密的无花果园、整齐的黑木耳种植大棚、通达的乡村道路……看着眼前的景象,徐峰蹲在果园边,翻开笔记本,开始谋划下半年产业发展工作。

前些年,伊西哈拉镇由于地理环境限制,土地资源缺乏,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亩,且村里产业单一,没有支柱产业,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生活条件差。为探索出一条群众增收致富道路,徐峰只要一有时间就下基层走访,一支笔、一个本陪伴着他踏遍了15个村的角角落落。

通过调研,镇党委提出了“大力发展特色无花果、黑木耳种植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民宿旅游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方案。

依迪克村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的村庄,立足村情实际,徐峰和全镇干部持续发力,引导村民发展黑木耳种植,成立了依迪克小叮当亲子小农场有限公司,带动40户村民户均增收8500元。

目前,依迪克村通过“支部+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对黑木耳分级分拣、统一精装、挂牌销售,提升了黑木耳品质,一个黑木耳种植大棚从一年收入几千元到如今的一万元,将“小木耳”发展成了“大产业”,依迪克村农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在伊西哈拉镇,基础设施不完善是村民迈向幸福路的障碍。徐峰积极和上级部门联系,通过筹资金、找爱心企业捐赠等方式,实施了村组道路硬化工程,共硬化村组道路25公里,结束了伊西哈拉镇900余户群众50多年来出行“刮风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得到群众的称赞。

“荣誉是属于大家的,没有干部群众的努力,伊西哈拉镇不会建设得这么好。要想今后有更好的发展,我们还要继续齐心协力加油干。”徐峰说。

责任编辑:早热古丽 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