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首 页 > 汽车 >

新能源汽车的新十年:跨过拐点,迎来大考

发布时间: 2021-12-23 18:10:08 来源:新华网

在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新能源汽车正成为汽车行业未来的风向标。

无论是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还是企业创新发展的着力点,抑或是消费者特别是“Z时代”年轻消费者的购买选择,都前所未有地聚焦于新能源汽车。而传统车企的厚积薄发与造车新势力的强势杀入,更催化了汽车行业的变革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毫无疑问,走过了政策驱动的培育期,新能源汽车即将进入市场主导新阶段。技术更迭加快,市场竞争加剧,但大浪淘沙后的行业向上,给当前留下了更多的畅想空间。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在市场主体中形成了不同特质,这既受企业属性影响,也展现了多样发展路径,彰显了活跃的生命力。

亢奋型,或称上进型,这类企业或品牌突出表现在三个“加快”。首先是加快上量,月销量比上年同比增长,用尽浑身招数提升市场份额占比。其次是加快新产品上市,在外观造型、续驶里程、智能化等方面,加快创新求变,推进产品的迭代升级。再者就是加快提升影响力,及时关注市场反馈、社会评价。

焦虑型企业。其焦虑主要体现在产品力弱、销量低;投入和产出不匹配;产业链布局先天不足,存在短板、强项不强。其发展关键是要正视问题、找准根因,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来,真正回答好“没有产品力,哪有品牌力?”“没有以消费者为中心,哪有消费者来买单?”“没有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哪有一炮打响、产品大卖?”

按部就班型。这类车企一般因其燃油车销量仍然表现不错,经济效益尚好,“大头”仍是燃油车,当前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较低。但随着新能源汽车成为产业发展方向,其也在加快新能源布局,蕴藏着较强的发展后劲。

“过三关”,掌握发展核心密码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技术产品与企业经营的共同进步。以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向上,以企业效益保障可持续发展,勇过“三关”,缺一不可。

技术关,关键就是动力电池技术的革新和演进。通过材料技术、结构设计、工艺改进等措施,未来十年电池需要在提高性能、提升安全性、改善使用便利性等维度实现关键突破。在能量密度方面,预计2030年,能量型锂离子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寿命超过1500次;能量与功率兼顾锂离子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寿命超过5000次。在改善便利性方面,4C、6C高倍率快充技术会有更多应用,且电池系统能够在-30℃到60℃的宽温带正常运行。同时,作为解决高能量密度、高安全平衡的重要方案,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将逐步走向成熟,并于2030年前后实现规模化的装车应用。总之,让新能源汽车续航更远、环境适应性更强、充换电更便利,将是产业大考首要突破的技术关。

安全关,即必须进一步降低新能源动力电池和整车的自燃和热扩散风险,确保即便是热失控状态下的不冒烟、不起火,最差也要做到只冒烟、不着火。未来十年,要取决于电池材料本身的突破性变革:固液混合电解质结合技术、全固态电池以及新型高安全材料体系等规模化应用,会大大降低电芯热失控风险;另一方面,要依靠更加智能化的电池系统:电池安全预警技术、电池安全报警技术、电池热扩散抑制技术等快速发展,将会对电池温度等关键安全性能参数进行提前监测、及时监控以及热失控后的安全抑制,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关”瓶颈。

效益关,准确来讲是新能源整车企业的效益关,这是在完成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切换后,新能源汽车产业必须破解的命题,关键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动力电池成本,目前动力锂离子电池成本已下降至0.7元/Wh左右,未来随着材料优化、规模增长等变化,预计2030年能量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成本将低于0.45元/Wh,整车成本将与传统燃油车真正具有可比性;二是规模效应,今年跨过10%市场份额临界点后,新能源汽车有望提前实现2025年20%的市场份额目标,这将加速释放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模效应,降低企业成本、改善盈利能力;三是低碳政策支持,如ZEV积分交易贡献特斯拉的大部分利润,双积分、碳市场等政策对于企业盈利的支持作用也将进一步凸显。

“攻四城”,创造绿色出行生活

低碳是美好生活的基础底色,绿色出行已经成为重要组成。除了企业与技术的自身发展,更需构建生态体系,为绿色出行生活提供保障。

充换电便利的实现。截至2020年底,全国车桩比已经达到3:1,但距离2030年车桩比1:1的建设目标仍有较大差距。要实现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进一步快速增长,除单车续航里程提升、充换电技术进步以外,更取决于发达便利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取决于能否让消费者方便补电、快速补电。未来十年,要解决好私人配建时不能装、不好用的问题,同时,进一步解决公共充换电设施布局不完善、不合理等问题,提升设施利用率,真正建立和激活方便、快捷、智能的新能源汽车补电系统。

共享出行的场景应用。未来十年,公交、出租、物流等公共出行领域,将更快推进全面新能源化,尤其是以网约车为代表的共享出行领域,因使用强度高、综合运营成本低,将成为新能源化的关键阵地。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已达3.65亿人,且年轻人的占比逐年上升。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网约车规模也将逐步增长,预计2030年将达到300万辆。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共享出行平台将逐渐呈现“城市群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作为发展新能源网约车的核心区域,将大概率形成各自的独立运营平台。

智能网联的深度融合。新能源汽车的提速发展,与智能网联的普及应用,正在相互作用、相互赋能,可以说新能源汽车下半场最关键的竞争要素,就是智能网联。在目前新能源汽车较难产生消费溢价的背景下,智能网联对新能源汽车具有很高的价值加成。未来十年,随着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在智能网联领域的持续投入,以及互联网、ICT等跨界力量围绕汽车产业布局的逐步兑现,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将进一步加快成熟导入和规模化应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也将走向深度的融合。

产业链的完善协同。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不断提升和存量规模的持续积累,我们即将迎来动力电池的退役潮,相关研究预测表明,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理论退役量将接近25GWh,进入规模退役期,2030年将超过150GWh/年;同时,预见进入TWh时代后,上游锂、钴、镍等动力电池关键资源的供给将长期保持吃紧状态。这些都要求电池梯次利用、拆解回收产业等产业链配套能够形成有效协同。

过去已去,未来已来。跨过拐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即将在新十年迎来真正的大考,而无论进程快慢,我们都已经透过新能源汽车的窗口,看到了那个“净零排放”的蓝天和白云。(北汽集团总经理 张夕勇)

责任编辑:曹俊凤 艾孜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