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接过父亲的笔续写“拥军日记”

发布时间: 2021-10-12 10:15:50 来源:阿克苏日报

却勒塔格山脚下,库车市阿格乡兰干村一片静谧,39年记录解放军爱民日记的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卡德尔·巴克居住在此。在卡德尔·巴克去世后,二儿媳努尔沙汗·依明默默接过父亲的笔,续写“拥军日记”。

9月21日,时值中秋节。兰干村驻地部队退役7年的马广红,再次回到曾经驻守过的小村庄,走进了努尔沙汗·依明家中。

“小妹,听部队人说,你在写拥军日记?我想知道离开的这些年,部队和村民之间又发生了哪些事?”

身材瘦小的努尔沙汗·依明搬起板凳,取下放在柜顶的布袋,再从布袋子中拿出日记本。

翻开日记,纸面干净、字迹工整。七年间,努尔沙汗·依明已经写下153篇拥军日记。“拥军日记记录着军民情谊,公公嘱托我要写好日记,我也很喜欢写,这事不能断。”努尔沙汗·依明说。

偏僻的兰干村,距离伊西哈拉镇25公里,村民孩子上学难,驻地部队派车接送;村民们种植洋葱,战士们年年下地帮助收割运送;山洪冲坏了道路,军民共同修复……翻开努尔沙汗·依明的日记本,类似这样的记录密密麻麻。

“一口水的恩惠,也值得记住,人不知道感恩,还不如山羊。”这句话是卡德尔·巴克生前经常说的一句话。努尔沙汗·依明一直铭记于心,这也成为她坚持写拥军日记的动力。

多年来,驻地部队与村民一起表演节目、比拼厨艺、下地劳动,努尔沙汗·依明总是带头参与,退役官兵陈长远、梁展毅回村探望乡亲们,她负责联络张罗,如今,努尔沙汗·依明已是驻地官兵最熟悉的“大姐”,就算只看到背影,大家也能认出她。

“大姐是我们部队的常客,就连我们菜园缺农家肥,也是努尔沙汗大姐叫上村民,一起开着拖拉机、电动三轮车给我们送来的。我敢保证,驻地部队和村民交往的事,她每一件都知道。”兰干村驻地官兵徐永涛说。

41岁的努尔沙汗·依明仅有小学文化水平,翻看她写的日记,最早的几篇,篇幅很简短,越往后翻,篇幅越长,内容越丰富,最后的一篇日记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已经整段替代维吾尔文,描述的是驻地部队与村民共庆端午节的欢乐场景。

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写日记,让更多人看得懂,是努尔沙汗·依明一直以来的心愿。村里办起农牧民夜校,努尔沙汗·依明第一个报名参加,为加强学习,她还找村党支部书记李时聪“开小灶”。

“为写好日记,努尔沙汗·依明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很用心,我有一次晚归,她就一直等在院子里。大雪不停地下,她蹲在地上用小石子一笔一画在雪上写字,写了满满一院子,大雪都快把她盖成雪人了。”李时聪说。

今年6月,兰干村拥军爱民展馆翻新迎客,村民们一边听着讲解,一边对号入座日记中的事、照片中的人。昔日驻地部队医生接生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村里的孩子在部队的资助下陆续走出村庄上大学;村民艾尔肯·热西提依旧每年到部队送锦旗……今日的兰干村,正像卡德尔·巴克希望得那样,村民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战士,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军民团结。

在村史馆“共产党好,解放军亲”八个大字下 ,努尔沙汗·依明说:“公公为我树立了好榜样,他写了1000多篇拥军日记,我还差得很远呢。我要一直守在这里,把部队和村民的事,一件不漏地记清楚。”

“拥军日记更像一座桥梁,让驻地部队和村民感情更真挚更深厚,军民团结产生的力量比大山大河更强。”李时聪说。

(记者 张婧 任红芳 通讯员 尚志刚)

责任编辑:吴梦婷 曹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