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增绿增产增收 环境日臻美好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 2021-09-29 10:00:24 来源:阿克苏日报

金秋九月,是丰收的季节。走进地区各地,果满枝头、果味飘香。从高空俯瞰,塔河两岸郁郁葱葱,大地犹如铺上了巨大的绿毯。赏心悦目的美景背后,是地区接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可喜成果。

柯柯牙绿化工程。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地区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四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完美收官,今年,艾西曼区域百万亩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再启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让阿克苏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

植树造林338.53万亩,林地面积达1787.2万亩,国土森林覆盖率9.08%,绿洲森林覆盖率达2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8%,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增绿、增产、增收,地区好生态给各族群众带来了好日子。

打特色牌 先打生态牌

9月26日清晨,沙雅县盖孜库木乡库木博斯坦村农民吴秀莲和家人开始忙着采摘香梨,看着香梨挂满枝头,吴秀莲脸上露出笑容。

“产量高,价格好,很开心。”吴秀莲说,她家香梨的丰产丰收与生态环境的改善息息相关。库木博斯坦村紧靠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风吹沙子跑,庄稼活不了”曾是该村的真实写照。吴秀莲说,过去不要说种庄稼,就是栽种果树都很困难。

如何让荒漠披绿装,村庄换新颜,沙雅县的答案就是大力推进国土绿化,通过实施防护林、补植增造项目等,让这个沙漠边缘的小村在短短几年时间实现从荒漠到林海的蜕变,种植香梨、桃子、红枣、葡萄等特色林果上千亩,让各族群众在植树造林生态文明建设中受益。

拜城县康其湿地公园。

生态好了,增收才有保障。近年来,地区通过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促农增收,在打特色林果牌中,地区先打生态牌,各县(市)以国道、省道及荒滩为造林重点,持续推进造林绿化行动,筑牢了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生态、增收“双赢”。

今年以来,地区各地完成营造林10.32万亩,其中,艾西曼区域百万亩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完成春季义务植树2750亩,以及退耕还林3.18万亩、三北防护林建设6.76万亩、封山育林24.5万亩、退化林修复4.8万亩。绿化面积增加带来的好生态,助力农牧民实现增收。上半年,在地区农村经济总收入中,来自林果业的收入就达到11.54亿元,同比增长5.1%。

算增收账 先算生态账

走进温宿县柯柯牙镇的十万亩生态园,处处果满枝头、瓜果飘香。果农曾礼家的14亩苹果园喜获丰收,红红的苹果压弯了枝头,曾礼喜上眉梢。

曾礼是柯柯牙镇核桃新村果农,自10年前发展林果业以来,他可是吃尽了风沙的苦头,如今随着生态建设的逐年推进,他家四周已被郁郁葱葱的树木包围,苹果产量也是连年增产,果品远销全国各地。

“以前风沙大,一到挂果季,风沙漫天,苹果树授粉不好,结不了果,一年辛苦下来也没什么收入。”曾礼说,现在生态改善了,收入增加了,每年6—7万元的收入不成问题。

村民在阿克苏市一果园海棠果前留影。

柯柯牙地处风沙策源地边缘,这里以前土质贫瘠,风沙弥漫。为彻底根治风沙危害,绿化美化家园,地区接续推进柯柯牙绿化工程,累计造林总面积120.06万亩以上,构建起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三林共建”生态建设新格局。

生态环境好了,也吸引着林果企业落户阿克苏,阿克苏冰雪蜜脆园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2016年该公司落户以来,从事果品收购、冷藏、加工并建立苹果种植基地,还带动300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每年采摘季,我都来上班,一天收入400元以上。”戈壁新村农民李月娥说。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今年以来,各地坚持生态美和百姓富有机统一,立足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扎实推进林果产业带和特色林果产业区建设,把林果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实现口袋鼓起来,生态美起来。

据统计,2020年地区林果果品产量达245.59万吨,林果总产值达156.46亿元,林果人均收入达5121元,占人均收入的30%左右。

走致富路 先走生态路

阿克苏市8.2万亩香梨喜获丰收,9月底已进入采摘高峰期,丰收的果实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着分拣、称重、搬运以及销售,处处是一派繁忙丰收的景象。

香梨的丰产丰收,让家住依干其乡尤勒滚鲁克村果农买吾兰江·吐尔逊的小日子红红火火。买吾兰江·吐尔逊说:“我家有20亩香梨园,通过科学规范化管理,亩产达2吨以上,按照市场价格算,收入不少于6万元。”

买吾兰江·吐尔逊口中的科学规范化管理,是地区在推进林果提质增效中实施的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及坚持郁闭果园套播油菜、花期翻耕的生态建设路。

阿瓦提县刀郎部落吸引疆内外游客。

地区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中,除构筑起集造林绿化、封育保护、水源涵养、防风治沙为一体的生态安全屏障外,还大力推行绿肥沤制,走生态种植之路,让林果成为小康路上的“致富果”“幸福果”。

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托万克喀格木什村有“葡萄村”之称,家家种葡萄,户户有收入,该村葡萄种植面积达2800亩。今年以来,源于科学生态种植,该村葡萄远销成都、西安等城市。

“不施农药、不用化肥,全部采用农家肥和绿洲生态种植,葡萄品质好,不愁销售,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阿里木·乌斯曼感慨道,以前不懂生态种植的好处,现在才明白,只有算好生态账才有增收账。

沙雅县盖孜库木乡牧场村农民采摘香梨。

今年以来,地区把造林绿化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旅游发展等有效衔接,既算生态账又算增收账,让好生态拓宽致富路。村庄绿起来、环境美起来,地区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与治理,也得到了大自然的回馈,好山好水好风光逐步变成沉甸甸的收获。1—8月,来阿游客达1207.98万人次,同比增长54.85%;实现旅游总收入68.93亿元,同比增长65.35%,成为全国增长幅度较快的旅游地。

记者 刘红文 通讯员 牟利民 徐龙

责任编辑:汪江 黄镜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