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文明新风入人心美丽乡村景如画

发布时间: 2021-02-23 13:01:56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图为干净整洁的米东区铁厂沟镇天山村富民安居房区域。(本报资料图片)。

图为2月11日,在米东区古牧地镇皇渠沿村,村民在文化活动室书写对联。(本报全媒体记者陈岩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郭军鸽贾梦妍宋建华牟敏

民风淳,乡村兴。在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乌鲁木齐市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以规立德、以贤养德,不断加强乡村治理,让文明新风入人心,美丽乡村景如画。

环境整治展新颜

文明不文明,首先看环境。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中,乌鲁木齐市各涉农区(县)首先从破除农村环境痼疾入手,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塑造美丽乡村新形象。

铲除路面积雪、清理道路两旁绿化带内垃圾、擦拭垃圾桶……2月22日,在达坂城区达坂城镇达坂村,村民志愿者白岩正拿着铁锹,跟着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们组成的志愿队伍,一起清理社区周边及小区院落里的环境卫生。

“每周我们都会开展两次‘大扫除’活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挺高。”白岩说,这两年村里有了洒水车、垃圾船,房前屋后都种上了树,环境越来越好,大家的文明意识也越来越高。

走进全国文明村镇――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大庙村,眼前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和错落有致的农家院。“每天都有专人清扫道路,每周村民还会自发开展大扫除,村民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大庙村村委会主任杨俊义说。

在先后被评为自治区文明村镇、自治区美丽乡村的高新区(新市区)青格达湖乡联合村,志愿者和村民每个周末都会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打造洁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村民何成义说,道路干净了、渠道畅通了,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了,村民生活也更方便了。

在全国文明村――米东区天山村,老居民点近年来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按照生活区、种植区及养殖区“三区分离”标准,实施了包括道路、绿化、上下水及外立面改造在内的系列改造,惠及全村206户居民。

如今,随着爱国卫生运动、人居环境整治等活动的持续开展,村子美了,游客多了,村民富了,大家对创建乡风文明的热情也更高了。

乡风民风美起来

春节期间,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米东区古牧地镇皇渠沿村的文化活动室里,每天都有村民在这里学习书法、练习歌舞等。

这几年,米东区持续健全文明乡风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在所有村开放基层文化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让村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满足村民的精神需求。

米东区政府办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钟晓隆说,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引导下,以往春节打牌喝酒的风气变成了如今看书、写书法、唱歌跳舞等,移风易俗效果显著。

在高新区(新市区)安宁渠镇河西村,村民冯新菊结婚30年来,与丈夫互敬互爱、尊敬孝顺公婆,被评为村里的“好媳妇”。

“以前农村有‘大男子主义’风气,丈夫背着手走在前面,媳妇抱着孩子跟在后面。现在这种现象基本没有了,体贴妻子、分担家务的丈夫越来越多了。”冯新菊说。

在乌鲁木齐县板房沟镇东湾村,除了整齐干净的环境,吸引人目光的还有不少村民家门上的“美丽庭院”牌子。“谁家庭院收拾得整洁,就会得到表扬,全村人都会向他们学习。”村民马丽霞说。

身边的榜样,心中的力量。在涉农区(县),各类评选表彰,正引领着乡村文明新风尚,让崇德向善烙印在村民的心里,成为行动自觉。

孝亲敬老润人心

在米东区铁厂沟镇曙光下村,孝亲敬老不仅停留在“两委”和工作队制定的乡规民约上,更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春节期间,村“两委”带着55岁以上村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分红53.7万元,上门为190位村民拜年,既方便村民,也弘扬孝亲敬老传统。

曙光下村干部赵萧菁说,2002年开始,村上就开始为老人发敬老补贴,同时还开展“好儿媳”“好家庭”评选活动宣传孝敬老人典型,将孝亲敬老融入到各项工作中。

69岁的村民张得军说,党和政府的政策好,老人们辛苦了一辈子,在村里过上了衣食无忧、儿女孝顺的好生活。

好家风不仅造就和谐家庭,也影响身边人。在达坂城区东沟乡苇子村,41岁的村民马祥就是村上孝亲敬老的典范。

作为家中的长子,成家后他将父母接到身边照顾,一起生活了十几年。母亲患有关节炎,他就跟着医生学习护理知识,每天给母亲按摩;父亲心脏做过搭桥手术,他便天天给父亲测心率、血压……

这些无微不至的照顾让马祥13岁的儿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马祥说,儿子从小就知道不惹爷爷奶奶生气,提醒爷爷奶奶吃药、监测身体情况,帮爷爷奶奶干农活。

“孝亲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和妻子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所作所为影响孩子,让这种文明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马祥说。

责任编辑:王金卿 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