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敢想敢干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记“中国好人”曹晓飞

发布时间: 2021-01-28 10:06:44 来源:阿克苏日报

“做人不能忘本,干什么都不能光顾着自己。”1月17日,曹晓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20年8月至9月“中国好人榜”上,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尤喀克萨提村致富带头人曹晓飞因助人为乐,为村民传授红枣种植技术,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的事迹而名列其中。

“我听到消息的时候愣了一下,一时没反应过来,因为我只是做了微不足道的事情,却获得这么高的荣誉,有点不敢相信。”曹晓飞笑着说。

2008年,22岁的曹晓飞从黑龙江哈尔滨生物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回到尤喀克萨提村,跟着父亲种植红枣。

“当时红枣市场行情非常好,家家户户都在种植红枣,但由于规模小、品质差、产量低,收益并不高。我认为这里面有发展机会,才毅然决然回乡创业。”曹晓飞说。

为改变现状,曹晓飞把自家430亩红枣地当成试验田,尝试高密度种植。他一边跟着父亲学习传统种植技术,一边查阅资料,四处向专家求教,还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村民成立嫁接服务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小伙子聪明又能干,时常有新想法,一闲下来就琢磨、改进红枣嫁接技术,我们以前的很多问题,他都能找到解决方法,跟着他干我们心里踏实。”村民艾沙·依明说。

第二年,曹晓飞又联合村里4户枣农创办了疆南枣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购买农资、统一科学技术管理、统一联系销售渠道的方式,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带着村民一起致富。

2010年,合作社高密植红枣从最初的亩产300公斤,增长到600公斤。村民看到了合作社的发展前景,纷纷加入合作社。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各地红枣产业的不断兴起,红枣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利润空间收窄,枣农们心急如焚。曹晓飞决定采取规模化销售提升收益,实行保护价统一收购红枣,扩大合作社集中销售规模,累计收购和统一销售红枣300余吨,顶住了市场的第一波价格冲击。

但保护价政策并非长久之计,为深层次解决红枣销售难题,2012年,曹晓飞自筹资金200万余元,建起一座年加工红枣1000吨的加工厂,实现红枣清洗、烘干、包装一体化,以初加工方式提高红枣附加值,保住了枣农的收益。

面对红枣市场价格波动,销路不畅,部分枣农出现了悲观情绪,有放弃种植红枣的想法,部分社员也萌生退意。看着枣园里茁壮成长的红枣树,曹晓飞一筹莫展、忧心忡忡。

2014年,阿克苏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驻村工作队来到尤喀克萨提村,了解到曹晓飞和合作社的困境后,提出了“降成本、提质效、打品牌”的策略,决定继续走红枣产业发展之路。

作为合作社的主心骨,曹晓飞顶住了压力,一边和工作队员、村干部给枣农做思想工作,提振村民种植红枣的信心,一边钻研红枣种植提质增效技术。经过钻研,曹晓飞发现,早期红枣矮化密植栽培模式让红枣产能过剩、品质降低,要想打破红枣丰产不丰收的瓶颈,唯有提高果品品质。

光说不干假把式,稳步提质才是硬道理。曹晓飞带头示范,再次把自家枣园当成了试验田,尝试枣树稀植栽培技术,拉开行距、株距,通过合理修枝,增加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性;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量,走绿色有机生产之路,从源头上保证红枣品质,对早期注册的“沙漠贡”“多浪贡”商标品牌进行大力宣传,打响红枣品牌效应。

在曹晓飞的带领下,村里的红枣价格比周边县(市)、乡(镇)平均价高出10—25%左右,辐射带动本村和周边乡村600余户枣农亩均收入3000余元,红枣种植业在村里又“红”了起来。

2017年,曹晓飞被推选为村科技副主任;2018年,曹晓飞荣获“中国林业乡土专家”称号;2020年,曹晓飞被评为8月至9月“中国好人”……

记者 冯磊 通讯员 夏姗

责任编辑:王黎薇 曹敦斌